廖单的用法,首先在《用有声书听出英语力》里面有详细的讲解,这本书我时不时会拿出来反复翻看领会。基本的原理就是mm法,material method也就是合适的材料加上合适的方法。材料无疑就是所列的这些书了,方法就是按照计划表每天听3次,打个小勾勾,然后坚持一年磨耳朵。这个方法说起来就几句话,但是实际上执行起来却少有人能坚持下去。有很多人觉得就只看看廖单里的书就好了,不用严格按着计划表去执行,这种多半会遇到点困难就半途而废,止步于第一阶段。
从我的角度来看,首先从内心来讲认可廖单,并且一开始就给自己画了个“饼”——坚持一年,娃会收获一口字正腔圆的英语。有时候这个饼就是驱动你前进的动力。往往强大的执行力来自于坚定的目标。所以,无论别人怎么去评价,我还是坚持按照52周的计划表去走,虽然没有严格到每天打勾勾,但是每周的计划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在当初订下这个目标的时候,至少我知道我未来一年之内,每个星期至少有3本书要去陪娃读,雷打不动!哪怕我出门人在外地,不在娃身边,我也会提前把书找好,把听力资源在播放器里面放好,交待好家人,每周每天听,至少不可以间断。所以,要想有效果,坚持很重要!
但是这样坚持就够了吗?所谓的效果自然就有了吗?当然这个效果看是什么了,一般大家会以输出多少作为标准。廖单的重点强调了输入,听的重要性,但是其实要得到有效输出,只停留在书和音频上还是不够的,还要把书里的东西在生活中用起来。这个就对人有要求了,也就是我们父母自己。
我个人是这样做的,首先给娃看的书,我自己会先看一遍,因为要给娃讲,所以自己要有个底,我有没有信心能带娃读下这本书。然后,给娃放音频的时候,我自己也在听,比如陪娃玩玩具的时候,音频就在旁边一直放。我听到的会重复一遍。久而久之,这些段落我也能记个差不多。之后,再把这些段落改编或者情景在现用在跟娃的互动或者生活点滴当中。也就是到了某个阶段,开始跟娃英文对话或者交流。能记起来多少就用多少。比如,鹅妈妈童谣我基本大部分都能背下来了,所以其中的段落我也是可以张口就来。给娃穿鞋的时候,我就one two, buckle my shoe,然后娃就跟着我把剩下的都顺下来了;儿子问爸爸在干嘛呢?我回答,wash the dishes,儿子就很自然的能接到wipe the dishes, ring the bell for tea; 当儿子跟老爸在电脑上玩纸牌游戏的时候,我就说one for sorrow, two for joy, 然后儿子就可以整个的把一段童谣顺下来。因为英语启蒙不是娃自己一个人的事,家长不是观众也不是监工,而是参与者,是娃一同成长的路上的并肩战友,以学习的姿态跟娃一起成长。把学英语当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边学边用,效果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