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受家长们关注的非“双减政策”莫属。
全名《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政策出台后,长期以来在中年老母亲的聊天话题中热度不退。
眼瞅着,新话题又紧跟其后。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
作为家长,我们该做点啥,还是不做点啥?
新学期也马上要开始了,孩子眼见着要成为二年级的小学生,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大问题。
这里,我先讲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个是我的朋友。从小记事起,父母就给了她许多任务,这个要学习,那个要学习。童年时光,在她的记忆里,是父母不断提出要求,是自己不停地学和疲惫。如果童年再来一次,她希望,能减。
而另一个孩子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没有辅导班,没有兴趣班,完成学校的学习后,我就只有玩玩玩的任务了。但这样的我,既开心,又不开心。因为,我觉得不够。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我依然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会觉得书本上的这个故事没有讲完,地里的植物怎么冒出头又是怎么枯萎的,我有大把疑问,有好多想要学习和尝试。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解答我的问题。这种无助感,即便已至中年都还烙在我心底。如果童年再来一次,我希望,是加。
在学习之中,要么减,要么加,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定论。
长大后,我才发现,其实不是如此,也不应该如此。
学习的完整性,其实是一个加减乘除的运算。
01
首先,是减法。
是减法,但并不是简单的减少。
只是减少,历史上的例子也多。
日本在世纪初曾进行了一场“新学力观”的教育改革,取消了“二元一次方程”等,但结果是改革后,日本小学生的语文和数学两门课,平均成绩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单纯靠减少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来实现让孩子学习时间少,又能学得好,我觉得就三个字:不可能。
我们举个栗子,假设现有的教材去掉一半内容,老师只教一半,做作业的时候减少一半,孩子自然是更轻松了,但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呢,估计也会大大下降。
少,不是目的,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真正的学习能力,才是目的。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确实要减,但减去哪些东西呢?
一是减去大量的重复劳动。
比如孩子已经对乘法表烂熟于心了,还要每天花很长时间去背,这就是重复劳动。孩子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点了,还要一练再练,只为练习而练习,这就是原有水平的重复了,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无太大意义。而这,是我们以前经常做的事情。
二是减去一定的平面化技巧。
在学校和家庭作业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学校和巩固的内容都过于平面化。比如解决某个问题,我们需要用一种更高的思维和技巧,可偏偏在原有的知识点上不断练习做题技巧,看着量很有成就,质却毫无进展,这个时间如果能用在纵深的提升上,会更有启发和收获。
三是减去一定的同质竞争。
在班级里,非常容易出现的就是同质竞争。比如争取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这是学校给的标准。如果你既不是三好学生又不是优秀干部,难道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
学校的评定标准可以更加宽泛,让孩子来思考自己想成为哪种优秀的人,也许孩子可以成为最会收拾的人,字写得最好看的人,最善于合作的人。当然,学校要做出改革很难。所以,可以从家里做起。让孩子想一想自己哪些方面可以做到优秀,而不是都在一套标准里竞争。
拿语文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积累 实用。
哪些能够帮助孩子积累的,就做。
哪些不利于孩子积累,就减少。
哪些是实用的,就坚持。
哪些只是为了拼名次的,就减少。
抓住学习的本质,而非高分与名次。
问孩子的时候,怎么问呢?
不问:你考了多少分啊,你排第几名啊。
要问:你掌握了哪些,哪些还不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能把这点看懂,考试排名和重点班,其实真的不重要。
02
有了减法,才可能做加法。
加法,是要增加对孩子来说,更具有价值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好像学了很多很多。就像我们自己,高中毕业时,一个个才华洋溢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可等到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将该减掉的部分删减,让多出来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
我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能感受到的是:
发现能力很重要。
思维能力很重要。
实践能力很重要。
而这些,恰恰是课堂上没有教授我们的内容。
所以,在家庭教育里,我们要为孩子补上这些。
鼓励孩子去发现去探索,鼓励孩子开始思考,鼓励孩子动手创造并在失败中提升,这种东西,才是家庭教育里最稀缺的部分。
怎么做?有优质的纪录片,有优秀的书籍,这是给孩子的特别好的资源。
周末,就是做这些事的最佳时机。
你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植物,带着孩子参观各种展览,带着孩子去调查,带着孩子徒步,或者陪孩子做实验。
最简单的,陪孩子高质量地聊天。
周末踏踏实实地用起来,而不是花在一个又一个辅导班的路上。
相信坚持下来,孩子在体能、眼界、思维上都会有更大的收益。
加法,是浇教育和成长里的重点之“根”,而不是弥补学校教育的“漏”。
03
给孩子做加法还不够,还得做乘法。
乘法其实就是加倍。
而最能加倍的地方,是孩子的兴趣与热爱。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在孩子喜欢并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地方,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甚至给孩子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浸泡环境。
将孩子的一个点,变成知识 技能 实践 体验的一个面。
孩子喜欢什么,家里在装修和布局时就重点考虑进去。
孩子热爱什么,空闲的时候就让他泡进去。
360°全方位打造孩子的兴趣,比起零星的这里放一点那里放一点要好太多。
举个我们家的例子,孩子喜欢看书,家里几乎每个房间都会有书,定期会跑图书馆,哪怕逛商场都会去书店泡一会。
如果孩子爱运动,一样可以运动员的绘本看起来,运动馆走起来,日常练习陪起来。
乘法能帮助我们抓住“要点”。
04
最后,将所有的东西理清楚以后,我们要帮助孩子做一个除法。
除法,是化繁为简,回到最根本。
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孩子的时间很不够,孩子目前的心理和智力发育还有限。
当我们在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的时候,想一想,如果某一天孩子失去了一切资源和技能,当他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会凭借什么力量站起来?
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你希望他至少有什么?
你是否希望他有对未来的乐观?
你是否希望他有足够的适应力?
你是否希望他能快速思考并做出好的决定?
你是否希望他能采取行动让自己好起来?
一无所有之中,世事变幻之时,最要紧的能力,只是这些。但仔细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到?
所以,当你在为孩子这样那样焦虑的时候,想一想,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是否具备这些:
积极的人生态度 适应能力 快速定位并决策 行动并改善的能力。
其实也就是:
乐观 观察 思考 行动。
而这些,恰恰是在日常的生活小小的事情里都可以培养起来的能力。
去逛一趟超市可以培养。
山区里徒步可以培养。
和好朋友吵一架的时候可以培养。
收拾房间的时候可以培养。
只要你愿意,一次聊天也可以培养。
对孩子给予最强助力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有加有减有乘有除,在这四种运算法则中,找到孩子最根本的热爱和能力,将时间打造得更有价值。
作为父母,盲跟盲从,反而最不利于孩子成长。
不断盯着新的政策,心中茫茫然,患得患失,这样的状态会有,但要赶紧丢掉。
你已经知道教育的大势所趋,你也已经懂得教育的根本所在,所以,没必要着急,在心中列个方案出来,想一想:
哪些该减少;
哪些该增加;
哪些该放大;
最根本的是什么。
抓牢,别放掉。
站稳,别怀疑。
最后
历史书一开篇的故事,不是天朗气清,而是一片混沌。
就在这一片混沌中,有一个叫盘古的劈开了世界,一个叫女娲的创造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人类,神农氏尝了百草,仓颉观万物造了字。
我们的孩子,他们这一代,注定面对的也是一片混沌,信息的混沌,秩序的混沌,人生的混沌。
他们不再是像他们的爷爷或者曾爷爷,有七分地等着去种,有具体的工作等着分配。
他们要像远古的神那样,去开辟,去创造。
他们将迎来他们的收获。
而那,将是另一场神话的开启。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
在他们的青少年期,抓根抓本;
在他们长大成人后,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夏林:哲学硕士,一个把书当连续剧看的人,一个陪着孩子成长的终身学习者,致力于研究思维模型和学习方法,在万千变化中只抓本质,欢迎你,来到新视界。
对了,看完文章,记得关注我,一起陪孩子思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