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好好住
今天和大家分享四个有娃家庭
规划“孩子学习成长空间”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包含一些
有益孩子成长的装修“神设计”
无论是培养学习气氛
还是锻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设计都能发挥作用
很“神”、很巧、很温和、很有爱
也很接地气
和大家分享~
01
有娃的68㎡学区房也能空无一物
很多花友都会为孩子将来的学业做一些准备,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小小妈为了女儿上小学,搬进了这套 68㎡ 的学区房。
面积不大的小家,所有物品都被小小妈整理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种「温柔的秩序感」。特别是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上,简直是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
这是小小妈给女儿打造的一个图书角,灯光柔和。最常看的书像幼儿园一样用筐分类,拿取很方便。沙发偏高小朋友的脚够不着地,就加一张垫子让她踩实才舒服。
大人和孩子的书区别存放,每人有自己的专属领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飘窗柜放的就都是教辅书,划区域,功能单纯,这样不会出现收纳混乱。
旁边的铁艺书架,做了带吸铁石的标签,倒计时器和时钟也可以吸附在架子上,娃可以自己合理安排时间。
娃的书桌,选用的宜家桌椅都是可调节高度的。尽量让桌面除了台灯以外空无一物,最大程度保持专注。在书桌侧面放了一个宜家白色的小推车作为书桌的补充。
推车三层放的是可叠加文件盒,加了手写标签,每天学习任务清晰明了。最上面用收纳盒来放文具,尺子的收纳是两个挂钩搞定的。
在书桌前加了一块白色磁性玻璃,随时打草稿。比黑板墙好擦,用磁性钉固定便签也很方便。白板中间也挂了一个小钟,学习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时间。
培养出一个「学霸」,家庭环境的营造很重要。小小妈家,其实就可以看出很用心的「环境设置」: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将书放在最触手可及的地方;希望她能自主学习,就将环境设置成最便于她学习的样子。
02
从3岁开始开启整理教育
另一位很有的智慧的妈妈@嘎光小象,从儿子 3 岁开始就启动了「整理教育」,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她在家设置了很多「儿童友好」的小设施,方便孩子其实也是方便自己。
进出家门时,小朋友就在这里换鞋,拿取他的书包、帽子等小物品。每晚睡觉前,也会一起在这儿整理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作业和换洗衣物。嘎光小象用硬纸板描了个「放鞋指示牌」,从此之后,不让把鞋子放好儿子都不乐意,这就是标签的魔力!
结合厨房收纳的需要,给小朋友设置了一个迷你水吧,渴了他可以自己打开第二层储水罐的龙头接水喝,饿了可以拉出第三层的收纳箱,拿面包和苹果出来吃。
箱子的位置和视线比较低矮,方便他自己拿出来,吃完再放回去。箱子下面装了脚轮,很容易拉出来。
小朋友需要自己去洗漱,除了踩脚的凳子以外,还需要一个加长的龙头。洗漱的东西也给它整理成一个小小的托盘。
秉承着一切自助的原则,上厕所的时候除了有踩脚的小板凳,还有小的马桶圈, 教会小朋友怎么摆在马桶圈上,上完厕所按下马桶冲水键即可。
客厅专门划分出孩子区和大人区。孩子区用 50*50 的地毯铺好,一边是玩具收纳区,一边是手工区。
这个区域临近窗户光线充足且温暖。小架子可以收纳剪刀胶水等小工具,小朋友很喜欢在自己的工作桌上画画和做面塑,架子上面小温室里的植物也由他负责照顾。
晚上这里还可以变身地铺。准备好零食和饮料,把电视支架转过来,电影之夜就开始了~大人可以在累了一天后安逸地窝沙发里吃茶看书聊天,小朋友也有了一片可以安心玩耍又有父母陪伴的小天地。
从孩子的行为方式出发,从他的角度去构建一个小小的世界,让小朋友生活自理,从而让大人和小孩都更加轻松。
嘎光小象说:“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启动整理教育,让他知道用完东西要归回原位,学会管理自己的个人用品,帮助他在规律和秩序中找到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阶段比上早教班更重要的事情。”
03
我们觉得好的东西未必会适合小孩
@罗茗一位设计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小学2年级,一个上中班。想到最艰难的时候,也是为了解决两个小朋友上学的问题,换了一个学区房。
买完房几乎没剩什么钱了,就直接搬到没有装修的学区房里过渡一下,想着过两年以后再装修。
这是改造前的户型 ...
这个房子最让罗茗难受的地方在于,要从客厅经过阳台才到厨房,做饭时油烟机一响,完全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就很紧张,总想跑出去看看他们在干嘛,导致罗茗这期间做饭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卫生间也没有干湿分离,洗完澡也总是湿漉漉的,很怕小孩上厕所滑倒。下图就是当时的厨卫。
整个房子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大概住了一年以后,罗茗就无法忍受,决定提前开始装修,先生也非常赞成。装修的重中之重就是干湿分离卫生间,以及将厨房打开。下面是改造后的户型 ...
罗茗觉得开放式厨房最好的一点,就大人在做家务时,可以随时留意孩子的状况,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也会比较安心。
客厅一组沙发做成围合的形式。罗茗家除了书架是开放式以外,其他柜子基本都是封闭的,希望孩子们看到的都是书。
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当时住进去的那会儿,哥哥5岁半,妹妹2岁半,他们就已经开始独立洗淋浴了。洗澡之前他们把脏衣服脱下来扔进篓子,洗完澡包好浴巾出来,自己到房间里去穿衣服。
盥洗池的柜子下面留了一截,可以放一个踩脚板凳。妹妹2岁半就可以自己去洗手,5岁时的妹妹会自己洗完澡,穿好衣服以后,站在这里把头发吹干。
小朋友们也会参与一些家务。譬如这个家的规定是,每个人吃完饭要把自己的碗筷放进洗碗机,最后吃完饭的人要把桌子擦干净。
妹妹没有办法一手拿垃圾桶一手擦桌子,就自己找了个小板凳把垃圾桶垫起来。做家务,会让小朋友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两个孩子,都有这样一组抽屉柜,衣服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分类放的,他们他会按顺序找到衣服,要穿什么也都是自己挑。
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每人一个书桌,一个书架和一个展示墙,所有的学习资料都是分类放的。罗茗要求他们每次清空桌面,兄妹俩慢慢也养成这个习惯,做完一件事情以后要把桌面清空,为下一件事情做准备。
书架、抽屉都给他们分类标记好,他们自己来维护整齐。他们学会收纳以后,会觉得有秩序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罗茗认为,独立能力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到了十八岁,说孩子你该独立了,自己就能出去独立生活。独立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独立的目标。
她还有一句话很动容——
“ 如果象群里有小象走得很慢,整个象群都会慢下来,陪小象慢慢走。我们总是在非常急促地催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却忘了我们曾经都是这样慢慢长大的。作为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是,孩子做事情还不够熟练的时候,耐心地等待。”
很多朋友对于「有了孩子该怎么规划家」,这个认识还停留在准备一个儿童房的阶段,并不清楚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利于孩子成长的。其实在孩子还不会开口说话的时候,家居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早已悄然形成了。
04
家要解决问题,再尽量有序和有趣一点
@shuyi 夫妻俩都是设计师,2019年他们做了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亲手设计 装修了自己在北京的小家,让一家五口在50平米的空间里有品质地安居。
他们认为:小和大本就不是评判一个空间好与不好的标准,空间、秩序、关系、光线等等才是,不管大与小,都要将这些要素组织起来,将生活妥妥帖帖的安排进去。
这是她的讲述:
我家娃是个淘气的小男孩,现在正处学龄前,有量时间在家,一定要给他尽可能多的玩耍空间和阅读空间。
原先的大阳台我们改成了榻榻米,放上了懒人沙发。中间我们又添了一个可升降的长桌,高一点可满足偶尔的就餐需要,矮一点可以够娃趴上面涂涂画画,落到最下方就是供娃上蹿下跳的榻榻米和车来车往的游戏桌。
除了固定家具,起居空间的其余地方就空着,背后留出一面涂鸦墙,书架的下面两层放孩子的绘本。
这里是一家人生活的核心,或亲子共读、或家庭游戏,或各画各的,还能搬小板凳一起看投影的动画片大电影。
次卧的设计思路也和主卧一样。
先把需要的储物功能放进去:高低床、衣柜、开放式储物、书架、置物架。上小下大的高低床是必备的,下面是长辈使用,上面将来小朋友睡,现在则是他最爱的“爬高高的梯子”。
床一侧的置物架是小朋友的立体停车库,对于小车迷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床的另一侧是多功能家具——床头柜 开放收纳格 空调机位。靠窗是一张书桌,拉上窗帘就是一个静谧的个人世界。
虽说固定家具占据了小小空间的很大一部分,但是高高低低、虚虚实实、错落有致的家具,让原本单调的空间变得生动丰富起来,立体化的空间利用才能使得剩余的地方不被将来的各种杂物占据。
小和大本就不是评判一个空间好与不好的标准,空间、秩序、关系、光线等等才是,不管大与小,都要将这些要素组织起来,将生活妥妥帖帖的安排进去。
家是用来住的,首先要解决问题,平衡需求,再尽量有序和有趣一点。既使是一个小小的家,也值得拥有舒适的生活。
给孩子创造有益成长的居家环境
你家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