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3754字,阅读约需6分钟。
分为5部分,重点内容已标红。
文章框架如下:
语文这门课说起来颇有点玄幻。
在小学阶段,数学和英语使使劲、努努力就上去了,唯独语文,朗读、背诵、默写、阅读,折腾个一溜八开,费了茫茫多的力气,有时候也就勉强跟上大部队。
到了初高中,语文又越来越不受待见。越是高年级,语文成绩就越趋于稳定——既不容易不及格,又不容易考高分,投进去的时间还和分数的提高不成正比,所以很多孩子宁可把力气花在理科、英语上面,认为语文拉不开分,对于考试来说,“性价比太低”。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大概率是没有找对方向,没有抓住关键。
我们首先要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
1.学习内容广而杂,无边无际。
2.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过程漫长,很难像数学、英语那样,获得即时满足感。
3.文本解读存在“见仁见智”的情况,很难把握答案的命制标准。
4.需要长期积累,越早投入、越能坚持、回报越大。
5.学在课内,功夫在课外。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语文要想出成绩,得抓住5个关键点。
1.做好规划
2.阅读为王
3.长期积累
4.重视课本
5.刻意训练
01关键一:做好规划
我们以终为始,以结果倒推目标。
目前高考(中考以此类推)语文学科的考查内容,主要包含四大方面:
1、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约占20分)
2、文言文阅读(约占35分)
3、现代文阅读(约占35分)
4、写作(约占60分)
按照这些内容,如何做好语文学习规划?
可以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长期规划重点在学习步骤、内容;短期规划重点在专项、集中训练。
第一模块的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内容非常广泛,也非常琐碎,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归纳和积累。
内容包括汉语拼音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知识、篇章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语文基础知识只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并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语文学习最基础、最简单的部分,是可以突击的、强化的,是容易追上的,是不容易拉开差距的。
小学阶段,无意识积累。即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做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学习及“日积月累”部分的记忆;
初高中阶段,有意识积累。需要在学习规划中,把中高考常考的内容平均分配到每个学期、每个寒暑假,集中时间进行整理和归纳、记忆。其余时间跟着学校、老师安排即可。
剩下的三个模块,其实涉及语文学科的两大基石:阅读和写作。在先后顺序上,一定是先解决阅读后解决写作,先解决输入后解决输出。也就是说,只有保证足够的输入(阅读),才可能有高质量的输出(写作)。
小学阶段主要任务三项:
1.熟练掌握生字词
2.循序渐进学习古诗文
3.大量泛读 重点精读
02关键二:阅读为王
语文的核心就是阅读。阅读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更是高考考查重点。所以,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应对考试上,都要狠抓阅读。
博览群书,决定知识的容量;
精读深思,决定思维的品质。
【课外阅读】
精读和泛读二八开。为什么强调课外阅读(主要指整本书阅读)?
因为课文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载体、一个平台而已,从例子、载体、平台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要去应用和实践的——阅读。
这就是以点带面,所以要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反哺、补充、强化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此逐渐树立思维体系,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
掌握原则——由易到难
从口语到书面语;
从儿歌到散文;
从故事到小说;
从“形象”到“意向”;
叙事在先,写景、抒情、议论在后。
阅读顺序——步步为营
图画书/绘本/儿歌→
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
儿童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百科等→
科幻/传记/历史地理/诗歌散文→
跨学科/纪实类/名著/哲学宗教故事
这样的步骤也不算科学,经常是各种内容、题材混合在一起去阅读,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心中有数即可。
【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我主要指的是阅读理解(纯粹从应试角度出发,并非文学分类)。建议寒暑假集中训练突击,掌握做题方法和思路。
现代文阅读考查大致是以下6点: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理解能力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综合能力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信息提取能力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总结归纳能力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综合推断能力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内涵——鉴赏评价能力
清楚了考什么,就可以灵活运用答题方法、技巧和模板了。
课内阅读(阅读理解),是短篇精读,我叫它实操;课外阅读(整本书精读),我叫它实训,两者结合,语文学习就综合起来了,字词都能顺便提高,因为读的细致,没有放过环境、对话、心理、文化点,所以收获的写作能力也很大,长短的精读不冲突,是相辅相成的。
03关键三:重视课本
第二点中我们已讲过,课本就是范例、载体、平台,语文学习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一个前提:学在课内,要把课内学好,所以,要重视课本。因为学懂、学透这个“范例”,才能更好的应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对于语文课本,要杜绝两种现象:
一是唯课本论。买来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念呀学呀,搞所谓的精读,除此之外不再课外阅读,不再泛读。
二是弃课本论。那些整天批判语文课本是垃圾的人,来,你编一套教材,让我们看看水平有多高。
课文的重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1集中表现主题思想、主要内容、主要事件的段落;
2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中心句;
3每个段落中最能表现中心的关键词或字;
4作者为了表现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以上这些做到位,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更是可以显著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基础知识的。
04关键四:长期积累
【一是朗读】
要坚持每天朗读(古诗文 现代文)。
每日朗读的目的:形成习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不是培养播音员、主持人、朗诵家。
选择朗读材料,一句话,就是文字的优雅和情感的真挚并存。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韵律感、节奏感特别强的。
比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儿歌、唐诗等等,适合学龄前和小低年级。
二是文章结构工整、逻辑推理清晰的。
比如,我们的《朗读手册》里选的文章。
三是情感表达色彩浓烈的。
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等等。
【二是素材积累】
说到素材积累,就要说说摘抄的问题。
积累作文素材,一定要杜绝刻板的摘抄。摘抄一些好词好句,而没有去领悟、去理解,纯粹是浪费时间。如果孩子只是机械的摘抄(只动笔不走心),只是看到一个词一句话,没有放在整个作品中,没有与作品共鸣,只是变相“练字”,跟语感水平与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关系可讲。
作文素材的积累,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革命文化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民造福、美丽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大国责任与合作共赢
★时代变局、传统坚守、脚踏实地
★新时代与梦想、初心与奋斗、杰出人物事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人处世、核心素养
★优秀文化节目的解说词,演讲稿、时评社论
★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与理解、包容、学习、创新
★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哲学素养与理性思辨意识
★互联网 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核心技术
05关键五:刻意练习
有人问:语文光靠刷题能提高成绩吗?
我的回答:能。但有条件。
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因为语文功底没有打好,直接刷题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可能一开始刷题有点效果,但相当于饮鸩止渴,到了高中,语文功底太薄弱的,无论怎样刷题,分数也不会有显著变化,这就是语文。所以,我们还是要先把语文功底打好,再去刷题,既然有考试,那就有套路,对吧,我们需要刻意练习。
小学1-2年级,
没有课后作业也不考试的,家长一定一定要买一本同步教辅,每课做对应练习。
小学3-6年级,
如果课内掌握比较好,可以买本教辅或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适当拔高;如果课内掌握不好,除了老师作业外,也可以买本同步教辅重点练习薄弱环节。
初中1-3年级,
面临中考压力,需要大量练习了,除了学校和老师安排外,重点是文言文语法、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
所有的练习都要复盘总结、整理归纳。光做题不总结,等于白做。
阅读理解可以放在寒暑假专项突击训练。比如,我们一直在寒暑假做阅读理解和美文朗读的专项训练,孩子做、老师讲,几轮下来,可以看到明显进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