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内驱力 -35273手机登录网页版

2016
2019-2-9 00:15 原创 · 图片1

年前小花生有个关于内驱力的讨论,拜读了不少观点。这里贡献一点想法,难免以偏概全,仅供参考。

引言

在写jd(职位描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两个词,“self-driven”或者“self-motivated”。在求职者看来,这可能仅仅是个惯例用语,但在招聘者看来,这其实表达一种期待——主动承担,主动思考,主动汇报。

我们都经历了从应届生到职场人的转变,工作的激情,在重复性的任务里,或多或少在消退。加班,完成任务,汇报进展,都越来越被动依赖于上级的分配和督促。

这种情况和读书时何其相似——新学期踌躇满志,然后逐渐疲倦乃至厌倦,最后考前临阵抱佛脚。这段高开低走到曲线,背后源于缺乏一种持久的支撑——内驱力。

内驱力,顾名思义由内而生,但必然有外界的诱因。我们希望孩子早日走上自主之路,却又担心过早放手会让孩子陷入人性之懒。我们之于孩子,也是外界影响的一部分。如何激发孩子天性中的勤奋、笃思和协作的社会性,并持久地健壮生长,是比任其散养或过度禁锢更难的命题。

我中学就读于试验班,大学就读电子工程,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同时参与一些招聘和面试。回顾过往,我见到很多天赋不算拔尖,但因极强的内驱力而过得充实的同学;也有天赋极佳,但因放任自弃而泯然众人的例子。

印象深刻的对比之一,是两位小学同学,h和j。h身板瘦削,却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二年级时学校开办奥赛培训,几乎任何难题,h都是轻描淡写地化解,举一反三,甚至有时答案脱口而出——我们常感叹,这就是天才的样子。而j则默默无闻,成绩平平,上培训更像打酱油。小升初时,他们去了同一所初中,而我则派位到另一所学校。

等三年后再聚首,两人的情形已经逆转。j和我在高中又碰头。此时他的学习能力极强,思维活跃,后来攻读生科phd,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断地实验和出差开会,朋友圈的晒图"不是在机场,就是去机场路上"。博后工作结束后,回国在一所不错的大学任教,现在也毫不懈怠,努力寻找产学研结合方向。而h的思维变得迟钝,勉强考上高中、大学,毕业后做超市管理,生活平淡——职业没有高低,但以他少时的天赋和才思,本该有更好的视野和平台。

命运转变的奥秘,都隐藏在“内驱力”里。虽然j的天资不是顶尖,进取心和方向感却很强。他初中开始发力,不断的参与比赛并获奖,获得正向激励和反馈,也强化了他的目标感。从j后来的轨迹,我认为,他享受这种由工作而生的充实感——谈及生物圈话题时,他言语间流露的专注和兴趣,是被动学习者无法企及的。

而h则截然相反。上初中后,来自家庭和学校的严格管教消失,他无所适从,开始沉迷于网吧。而灵性与智慧,在通宵达旦的网游中消失殆尽,难免令人扼腕叹息。

这些例子使我意识到,内驱力不仅包括有力的自我驱动,同时也包括有效的自我约束。而这两者,正是在孩子漫长的成长岁月里,作为家长的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法宝。由此扩展,我总结了内驱力的四个特质,如下图。

下面分别以四个例子,聊聊我理解的内驱力。

sample 1.  self-discipline

a是我的初中同学,初一结束才转班而来,成绩中游,学习并不是很勤奋。

然而,到初二下学期,a仿佛脱胎换骨。上课时专注做题,课间休息时也牢牢地钉在书桌前计算。初二的理科并不难,当时大家也没有鸡血的意识,我难以理解,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整整一个学期都像魔怔一样,在座位上不停地做题和思考,丝毫不为外界的嬉笑和打闹所动。初二期末考,他从中游一跃至年级第一,转学至省城,后来考上全省第一的高中。

多年后,我们聊起这段往事。他坦言,那段日子其实很压抑。然而,时过境迁,对他的行为,我有了不同的理解:要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接触更优秀的人,就需要去到更好的平台。而人生的关键节点就那么几个。成绩,以及为此的付出,在平台爬升中不可或缺。a并非为成绩与排名本身,而是对更高平台的追逐,他一直对地理有非常强烈的兴趣,渴望去更好的地方学习,见识更大的世界。

如今,他如愿在地理学科从事教研工作,这也是一种幸福的补偿。而这个事例,使我认识到内驱力的第一个要素,自律(self-discipline)。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觉醒成熟,进入自律的境界。很多父母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坐不定,看书心猿意马,总结就是专注力不足,这些都是缺乏自律的表现。

我认为,关于自律,父母最值得探索的,是挖掘和诱导孩子天性中的积极向上的人性,而不是以强制的方式迫使他与我们同步。每个孩子,都有不为我们所知的秘密——兴趣、爱好或者梦想,只有观察、洞悉和理解孩子的需求与敏感点,我们才能激活孩子的天性,让他在自律中实现自我发展。

sample 2.  self-evaluation & self-adjustment

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部分同学专注于奥赛。他们理科天赋很好,思路敏捷开阔,对烧脑的难题乐在其中,有的后来还入选集训队。

在这些天才的光影下,还有另外一部分同学。他们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者,但在接触几次培训课和选拔后,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不具备持续提升的能力,或者说,不适合竞赛这条路,没有竞争力。

他们开始分流转向高考。很多同学文科基础薄弱,当初依靠数理化的分数权重进来,有的单词拼读都不利索。在完成自我评估、明确目标后,他们迅速调整航道,各科均衡发展,补齐短板,牢牢占据常规考试的头榜。

在外人看来竞争激烈的班级,内部氛围却和谐融洽。搞竞赛的斗志昂扬,高考的云淡风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后都有不错的结果。

这个案例让我有三点启发:

1. 学会自我评估。对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是迫切需要的大事,而又是常被忽略的小事。智商差异是客观的,但学习能力可以完善,方向可以调整。而如果不能准确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也无从谈起,最后在现实的碰撞中失去信心。

2. 学会调整。坦然接纳自己的劣势,缓解心态,自然有动力去完善自己,包括切换方向,思考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专业和职业。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见到很多人,或者随波逐流,或者一直埋头苦干,在自己不擅长也没有激情的业务上,耗费着时间却一事无成。而事业有成的人,往往从读书开始,就已经具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清晰的行动指南。

我觉得,这是内驱力的第二个要素,从self-evaluation到self-adjustment。没有清晰的自我评估就没有准确的定位,失去定位的努力往往可能变成徒劳。只有建立于客观的定位之上,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之地,并为之及时调整航道。

3. 榜样的力量。学区房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但我们对学区房实质需求是什么呢,师资,教材,升学率?我以为,是氛围--让孩子置身优秀的群体,从榜样的对比中,思考自己的定位,而改进自己。

sample 3.  interests & passionate enthusiasm

大三时我申请了学校的一个创新项目,空闲时就去实验中心焊电路板,调调程序。很快我注意到,有个师兄(下称c)一直在后方工位上调试板子,日复一日。

闲暇交谈后,我大致了解他的经历。c的gpa不算拔尖,但对电子设计却有很浓厚的兴趣,拿过很多奖,重要的是他非常热爱这个工作。

那年他大四,早早签了工作。时值隆冬,雨雪绵绵,而他一直坚持996的节奏,每天和女朋友来实验室工作,风雨无阻。调试的时候非常专注,完全忽略周围的交谈,反复琢磨电路。女朋友则协助工作和录音,就这样度过一个又一个周末。

这种状态一直坚持到毕业前夕。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做了一套自动检测设备,实验所用的逻辑器件放入检测箱对接,跟随他女朋友的语音向导操作,就可以自动检测损坏情况,避免大量不必要的人力耗费(具体功能记不清了)。这套设备无偿移交给实验中心,管理实验的老爷子高兴坏了,激动得眼泪都要掉出来。

c做的这些工作,和毕业课程毫无关系,也没有任何物质回报。背后的驱动力,是对技术的兴趣和痴迷,以及对产品的执着和敬畏,这两者源源不断为他提供精益求精的动能。每当请教或讨论问题时,从他闪亮的眼神,我能感受到激情,一种发自内心对开发的热爱。

毕业后他南下,我们没有再联系。但我相信,以他对技术的热情,对产品的理解,成就只是时间问题。这个事例让我认识到内驱力的第三个要素:兴趣,以及由此驱动的激情。

后来参与面试的时候,我也更多关注面试者对过往项目的描述上。对工作有激情的人,在介绍项目经历和理解的时候,往往声音亢奋起来并伴随很多手势语言。他们真正享受了内驱力带来的高效率与成就感–我相信,对孩子的学习而言亦然。

我一直认为,比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或思维更优先的,是培养爱好或兴趣。只有孩子着迷于某种艺术、实践或者运动,他才能体验到全身心投入并为之奋斗的酣畅淋漓的快感。这种经历和感觉,能帮助孩子更深刻理解自己的内心,并因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过一些充实而幸福的生活。

sample 4.  self-enhancement, never stop

刚毕业的时候,我就职于一家业内领先的公司,当时部门很多斯坦福加大的大牛,而d是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一位同事。

d毕业于州立大学分校,学历不算显眼,但他创造了奇快的升职记录——两年内连升两级(通常需要六年)。

d始终保持很强的学习欲望。阅读他的代码时我发现,他对一些非常新的语法和框架运用自如,如果没有持续的学习跟踪开源社区和更新知识库,这显然做不到。持续学习的能力与实践,并不属于常规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但这恰恰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另一方面,d把工作当成一件艺术品来雕刻,宁可争取相对较长的规划时间,也要把实现做好。我们经常感慨,一个简单的需求,纳入他设计的框架,就会变得精美绝伦。

读书时我们都有一个印象,解题速度快或者习题量大的同学,最终的成绩往往不是最好的。稳稳胜出的,反而是那些精雕细琢,总结经验的同学。这种特质,是很多人持续优秀的关键。

这是我总结内驱力的第四点,self-enhancement(自我价值的提升)。它包含内修外练的两大特质——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它们并非孤立分离,而是统一在提升自我的目标上。

过去有个误导性的口号“上大学就轻松了”。结果,很多人把洪荒之力全用在高中那几年,然后一泻千里。而实际上,大学才是自主人生的开始,工作后才是对持续学习能力考验的开始。学校无法洞悉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教会所有的技能,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才能确保孩子屹立于社会的潮头。

现在流行一个词“自鸡”,身边有的父母行动力很强,自己翻奥数,备战孩子的辅导课。但这条路,父母有多少精力走下去?我们只是领航员,不可能代替孩子探完所有的路。培养探索未知的意识与永不止步的信念,我认为,这才是照亮孩子前程最好的明灯。

以上,共勉。


赞107
收藏577
4年前
写得太好了👍👍👍
4年前
对于激发孩子的梦想、目标等之类的我一直迷茫于无所适从
4年前
谢谢分享,值得思考
4年前
casieqiqi 写得太好了👍👍👍
谢谢~
4年前
两宝妈咪 对于激发孩子的梦想、目标等之类的我一直迷茫于无所适从
我们也在摸索,共勉~
4年前
要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接触更优秀的人,就需要去到更好的平台。而人生的关键节点就那么几个。👍
4年前
写得太好了
4年前
写的特别好
4年前
点赞
4年前
大道至简 内在动力才是培养孩子的本质所在
更多

推荐阅读

10岁
日志
12岁
日志
12岁
日志
15岁
日志
7岁
日志
5岁
日志
10岁
日志
5岁
日志
6岁
日志
5岁
5岁
日志
breadwalk
2016
作者热门日志
 赞36 · 收藏197 · 评论6
 赞23 · 收藏83 · 评论17
 赞31 · 收藏53 · 评论5
 赞6 · 收藏42
 赞10 · 收藏31
 赞8 · 收藏22 · 评论3
相关讨论
 44个回答
 39个回答
 18个回答
 16个回答
 13个回答
网站地图